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

Copenhagen Accord满月记

         一个月前的Copenhagen气候变化大会是无果而终,外带无欢而散。这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条约,其地位和法律影响力尚不清楚的哥本哈根协议(Copenhagen Accord)(附录四)公布于世有一个月的时日了。
        一个月以来,很少听到热浪、高温、冰川融化,因为现在是北半球的冬天。往年挂在专家嘴边的“今年又是暖冬”很少有人提起。老百姓又感觉到十几年前的冬天了,下雪、结冰不但次数多了,而且各地的低温纪录接二连三的被打破,真有赶超去年罗马游泳世锦赛的势头。过去寒潮一波接一波,在北方肆无忌惮,而到了南京每次都成了“强弩之末”。而今年的南京甚至更往南的地方在寒潮的倾扫之下无一幸免,虽然没有出现08年初的江南全城皆冰的旷势。在计算了一些,约莫有70%的人口经历着冷冬(附录三)。

        虽然有7成国人正经历着冷冬,但这中间绝大多数人根本分辨不出今年和去年有什么差别。即使考虑受灾人数,虽然基数庞大,但是比例还是相对较小。把天气气候变化关联到切身利益的人跟少之又少。晴和雨,在天气上看来截然不同,而对大多数人来说,几乎无关痛痒。阳光、雨水、空气、绿地,这些都司空见惯,这些地区的组分和人类太亲近以至于人类对周边的环境显得麻木。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但又把它置之身外。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”,工作给健康让路合情合理,另一方面“环境是发展的基石”常挂嘴边,当时GDP给CO2让路,没有几个国家做得到。这也就是世界气象组织(WMO)和世界卫生组织(WHO)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都是联合国的下设特别机构(specialized agency),但二者在国际的影响力相差蛮大,诚然WMO的影响力在全球变暖的驱动下有了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    之前博文就说到过
Global Cooling。从06-07年开始大家开始感觉冬天变冷了,而且前些年几大“火炉”城市纷纷给自己摘帽。自己的在南京的体会是,这里的夏天还是能熬过去的。07-08年冰冻雨雪灾害提醒着人们南方的冬天也会变得很可怕。把这些冷事件的频发归结于全球变暖,忒不和常理逻辑,因而在字词上稍作改变,说是全球变化或气候变化,说服力明显增强。
       也该要给火热的“全球变暖”降温了,但是变暖的客观事实可能还会长时间存在,而且气候变化或全球变化应该是永恒的主题。Copenhagen 会议虽然并不顺利或许不算成功,最终的Accord也是多方妥协的阉割产品,“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“不能被忘却。你我的机会可能还很多,但整个人类的机会可能不会太多。

最近在我们地球家园突发事件: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,2008年汶川地震和最近2010海地地震,让人觉得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。没有人敢保证这些是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,不会发生着自己亲朋好友的身上。我们要爱护自己,爱会家人,拜托顺便搭上地球,即使没有真切的爱,尽量善待地球吧。


附录一: 各国提出的减排目标
附录二: 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公布的各国CO2 排量
附录三: 近7成国人正经历冷冬
附录四: UNFCCC: Copenhagen Accord [PDF]

没有评论:

《体育媒体观察》美国年度体育媒体事件,詹姆斯和ESPN的《抉择》排在首位

在获得原作者 @paulsen_smw 授权下,把《体育媒体观察》美国年度体育媒体事件的第一位The Decision《抉择》翻译了一下。文章对我来说有点长,翻译也 比较拙,见笑 。 #1:The Decision《抉择》       对于2010年的体育媒体来说,《抉择》...